中国紫砂壶产地(紫砂壶哪里的产地最好)
紫砂壶的起源(你知道紫砂壶在宜兴盛产的原因吗?)
说到紫砂壶,国人一定要说到江苏宜兴。宜兴是紫砂壶的发源地,宜兴产的紫砂壶自古名扬天下。宜兴紫砂壶为什么能兴盛千年?
1.富裕的经济
宜兴位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交界处,长江三角洲太湖之滨。古称京溪,因苍山清溪而得名。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改名洋县。后来晋惠帝改称洋县宜兴。在宋朝,宋太宗的名字叫广益。为避讳,改为宜兴,沿用至今。据史料记载,宜兴至少有4000年的历史,可谓名副其实的历史古城。宜兴地理位置优越,南部丘陵山地,林木葱郁;自古以来,北方就是江南沃土,鱼米之乡。
2.盛产名茶。
宜兴是中国最著名的古茶区之一。秦统一中国后,滇蜀地区的茶叶种植逐渐向长江中下游蔓延。翻阅史书会发现,早在汉代,就有汉王到明陵“羡买茶”和“巧学小儿茶”的记载,说明宜兴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传授制茶技术。
茶必须用好水煮沸。古人认为沏茶的水是“山川之上,河中之水,井下之水”。到了唐代,宜兴的金沙泉也成为贡茶时必须同时付出的炒茶好泉。相传金沙泉是陶斗特产的紫砂水瓶(古称胡亚),作为其容器,由水路运往都城长安。金沙泉制作的杨梅茶,清澈见底,色泽浓艳,回味香甜。总之,宜兴盛产名茶,茶壶、茶杯等泡茶用的器具也相继发展起来。
3.学者的聚会。
宜兴是一块宝地。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学者和人才的聚集地。这里出过四个冠军,十个总理。古代名人,如晋代的周初,南北朝的陈庆之,宋末的无诗人,明代著名宰相周延儒,现代美术大师徐悲鸿、吴冠中等,都发源于此。许多外国名人也在宜兴生活和定居。比如陆羽为了研究茶叶,到宜兴南山种茶、采茶、制茶,长期生活在山区,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他撰写茶经获得了第一手材料。文人墨客辈出,很多人对宜兴茶推崇备至,并为之作诗。毋庸置疑,他们为宜兴茶叶、宜兴紫砂器皿做广告,把宜兴紫砂壶推广到全国。
4.富含粘土。
中国以陶瓷闻名,英文单词“China”是陶瓷的同义词。是中国陶瓷的代表,而宜兴是中国陶瓷的代表,所以有“陶豆”的美誉。宜兴的制陶业之所以发达,与宜兴盛产陶土有关。宜兴是南方丘陵山区,陶土大量储存。丁山是宜兴盛产粘土和燃料的产区,这里几乎家家造坯,到处烧窑。其粘土可塑性高,收缩率低,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所以,即使在同样的工艺水平下,宜兴紫砂壶的艺术水平也总是高于其他地区。
5.烧陶历史悠久。
宜兴制陶业历史悠久。据说它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越国的医生范蠡。帮助勾践灭吴后,定居宜兴,改姓陶。所以今天,宜兴的陶瓷工人仍然崇拜范蠡作为陶瓷工业的创始人。
从考古资料看,宜兴在汉代成为江南的陶器烧制中心,烧制釉陶、灰陶、红陶;晋代青瓷大规模烧制,成为中国青瓷主产区。产地主要集中在太湖西岸的丁山、蜀山和唐都(今丁蜀镇)。到了明清时期,陶瓷生产规模扩大,“家家打泥,家家忙制陶”。几千年的制陶历史从未中断,制作技艺日臻完善,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摘自网络,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本站,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