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光(曝光台)
大家好,今天就和丹尼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吧 。曝光台,暴光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曝光不足。本片把淡粉色的蝴蝶兰拍成灰色,是因为没有考虑到画面以白色为主,需要多曝光。这是一部曝光不足的失败电影。拍摄时,将曝光从半档增加到一档,会使这张照片得到正确的曝光,呈现出粉白浪漫的花语。
2、 过度曝光虽然本片的前景曝光基本正确,但作为表演的主要部分,天空大面积的色彩和云朵细节都因过度曝光而丢失。所以是曝光过度的失败片。如果能以天空的曝光量为基准,参考山脉和前景的曝光量,就可以得到一张张朝阳斜照群山,前景形成剪影,以紫蓝色的天空和白云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宁静的晨照。
3、 准确曝光这张人像照片,脸部部分曝光正确,很好的捕捉和展现了人物的表情。背景的变暗强调了人物,是一张曝光正确的照片。
4、 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曝光,那么什么是正确曝光呢?其实正确曝光是相对的。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物体的亮部和暗部具有不同的反射率。要用胶片(或CCD等电子光敏器件)正确表现物体,对于明暗部分的曝光也不一致。也就是说,在同一个拍摄取景范围内,只要物体的反射率不同,某些区域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的情况。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我们能够正确的曝光我们想要表现的主体,这张照片就可以说是曝光正确了。现在的相机基本上都有自动测光功能,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让我们拍出适当曝光的照片。但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曝光不理想的片子。往往是我们眼睛能看到的场景。拍完照,差距会很大。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还需要了解感光方面的知识。
5、 从最亮到最暗,假设人眼能看到以下范围,胶片(或CCD等电子感光器件)的性能比人眼小很多,这个有限的范围就是感光容差。理解了这个概念,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逆光的情况下,人眼能清晰地看到逆光的建筑(暗)和耀眼的天空云朵(亮)。一旦拍摄下来,要么是云层绚丽,建筑物变成黑色剪影,要么是原本美丽的云层变成白色,建筑物色彩细节清晰。感光度(光线范围只是一个解释,不是真实数据范围)“曝光是正确的”
6、 由于明暗反差过大,在云层正确曝光的同时,建筑曝光严重不足,色彩细节完全缺失,成为黑色剪影。(但这正是这张图想要表现的,所以虽然建筑曝光严重不足,但这张图仍然可以说是一张“正确曝光”的片子。其实当时人眼基本能看到建筑的细节。摄影师运用“感光度容忍”的原理,对云层进行了正确的曝光,将建筑拍成了剪影,让影片感觉神秘而凝重。如果需要表现建筑色彩细节,那么天空就全白了。图6:曝光是正确的
7、 6.考虑到感光度,拍这张照片的时候,选择阴天拍摄,这样前后景的光线差别不大,才能拍出前景曝光正确,后景反光细致的片子。如果在明亮的时间拍摄,前景可能会正确曝光,而背景几乎全黑,没有细节。
8、 可见,合理利用曝光,了解感光度,是可以创作出不同感受的照片的。
9、 通过以上拍摄实例,我们知道了“曝光”、“正确曝光”、“感光度容差”的概念。要获得正确的曝光,必须通过评估来确定自己需要多少曝光。让我们学习如何测量光。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使用不同的测量方法来获得正确的曝光。同时,掌握测光可以让我们充分发挥光影的创造力,在平凡的场景中拍出不平凡的作品。
10、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相机测光的模式。
11、 测光模式:现在单反相机和数码相机基本有以下三种测光模式:
12、 1.平均测光:平均计算整个景区的测光值。
13、 这是一般相机默认的基本测光模式,使用率最常见。在取景范围内,光线均匀,明暗对比不大,几乎可以让你拍出满意的照片。图7:平均计量
14、 图7。仙人掌:当时现场的光线很平,景区的仙人掌颜色和光线都比较一般。使用平均测光模式,你可以得到正确曝光的照片。
15、 2.中央平均测光:是以取景范围中间30%左右的区域为重点的平均测光模式。
16、 当要表现的被摄体处于取景范围的中间部分,环境明暗与被摄体相差较大时,选择中心平均测光,强调大部分中心区域的测光,可以使被摄体的曝光更加准确。图8:中央平均计量
17、 8.故宫:这部电影的构思是用前景来突出一种压抑感,以示对故宫的尊重。拍摄时,主塔与前景的光比相差较大。使用中央平均测光模式,整体测光主要集中在取景中间部分的塔楼上,拍出的照片主体曝光度合适,前景轮廓清晰。达到设想的目标。如果使用平均测光模式,被摄体可能会稍微过曝,在前景的阴影中会留下太多的细节,使画面混乱。
18、 3.点测光:也叫重点测光,在取景范围的1%-5%内测光。
19、 点测光模式很少使用,很难掌握。但在某些情况下,点测光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点测光,正确使用点测光,一方面可以使被摄体曝光准确,另一方面利用“感光度容差”创造出现实中看不到的精彩画面。
20、 使用点测光:下面,将举例说明如何利用好点测光模式。
21、 点测光模式的应用:点测光模式适用于光线分布不均匀,取景对比度大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使用点测光,要表现的对象可能会曝光不正确,过亮变白或过暗而无细节。
22、 曝光锁:在使用点测光模式之前,需要了解曝光锁的使用方法。相机定点测光的测光点在景区中心。使用点测光时,需要将景点的中心点(点测光的测光点)对准要表现的主体进行测光。如果被摄体不在想要表现的取景中心,可以先将点测光的测光点对准被摄体进行测光,利用相机的曝光锁定功能锁定被摄体的测光数据。最后根据自己的想法,重新构图,对焦后按下快门。大多数相机都有专门的曝光锁定按钮,可以方便我们在曝光锁定后重新考虑构图。但也有一些相机的曝光锁定和对焦是通过半按快门来实现的。如果测光点和对焦点不一致,比如图2中测光点是太阳旁边的云,而对焦点是建筑物,就需要先测光云再锁定曝光,然后重新构图对焦建筑物。有些相机不能提供单独的曝光锁定和对焦锁定。也可以在被摄体上记录点测光后的曝光数据,然后将相机的拍摄模式设置为M位,根据点测光数据设置曝光数据,然后构图对焦。图9:点测光
23、 9.从取景环境来说,需要表现的荷花主体是明亮的,而荷叶是黑暗的,茎的高低不平影响构图。按照平均测光,那么平均测光值会偏向黑暗环境下的光强。拍摄的结果是马赛克和池塘曝光正确,而我们要表现的主体荷花真的很苍白(曝光过度)。拍这个片子的时候,因为荷花反光多,荷叶和池塘反光少。利用相机的点测光功能,对主荷花花瓣进行点测光,可以正确曝光荷花,高
24、 图10。这是一辆放在室内的自行车。大约是下午的时候,房间里没有灯光,阳光从外面射进来。在取景范围内,光线分布极不均匀,对比度大(肉眼能清晰看到自行车轮胎和车后背景)。拍摄时,点击高光的键,锁定曝光,重新构图。由于前方反射强烈,背景几乎是纯黑色,使得画面相当简洁,突出了自行车的局部线条和弧度。其实这也是摄影的魅力所在。虽然它反映的是真实的,但由于胶片(或CCD等)的灵敏度,它与实际看到的并不一样。)太狭隘了。可以说,如果不是用相机拍摄,肉眼是看不到这种效果的。通过对感光度的理解,预测拍摄的效果,用点测光从杂乱而平凡的景物中提取出这部有趣的影片。图11:点测光
25、 图11。拍人要注意测光。人像摄影最重要的通常是把人的脸表现出来。此图在拍摄时利用自然光对脸部进行点射,使脸部正确曝光,周围环境和衣服因曝光不足而变暗。画面中简单而突出的人物,类似于画室背景布的感觉。如果平均测光,周围环境会很清晰,过度曝光后脸会显得苍白。图12:点测光
26、 图12。这幅画是在SRAS拍摄的。地铁入口处,阳光反射强烈,人影拖得很长,周围环境一片漆黑,给人一种不知名和恐惧的感觉。其实拍摄时,肉眼看到的环境很亮,反射太阳光的地面就是曝光值,使周围环境变暗,突出反射的亮点和人物,从而营造出这种感觉。如果使用平均测光,会得到曝光正常,周围环境明亮的胶片。图13:点测光
27、 图13。拍摄时,先测量反射的亮部。曝光锁定后,聚焦螺丝进行拍摄。点测在拍摄这部作品中起到的作用是使亮点正确曝光,形成明暗对比,突出工业题材的线条和表面。
28、 几种计量模式的识别:
这篇文章到此就结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摘自网络,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本站,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