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第一家牌坊群简介(浦江江南第一家简介)
大家好,小活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江南第一家是哪里,江南第一家简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摘要 浦江江南第一家地处浦江盆地东部郑宅镇内,距县城12公里,面积10.6平方公里,大小景点25处。
2、郑氏以孝义治家,自南宋至明代中叶,十五世同居共食(360余年),时称义门郑氏,故名“郑义门”。
3、屡受朝廷旌表,明洪武十八年太祖朱元璋亲赐封“江南第一家” 明开国文臣宋濂,从求学主教东明,举家定居,致仕还乡,在此居住32年。
4、郑氏《家规》、《家仪》就是经宋审订,至今典籍尚存。
5、 以“郑氏宗祠”为中心的主建筑景观群集。
6、1994年,全国首届宋濂暨中国古代家族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此举行,称其为“中国古代家族文化”、“儒学治家”的典范。
7、郑氏所崇尚的孝顺父母。
8、兄弟和睦、自强不息的人格理想,勤劳俭朴的持家原则,尊师重教的教育思想,“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际关系原则等,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
9、1991年日本研究“越系文化”著名学者铃木满南教授一行,专程来此考察,其专论先后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发表。
10、” 浦江江南第一家之郑氏宗祠 坐东朝西,正门前是街,朝白麟溪。
11、偏门朝南,横挂“江南第一家”匾额。
12、始建于元初,占地6600平方米,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其间经过明清时期数次扩建,虽有破坏,但基本格局尚存,端庄严肃,古朴厚重。
13、祠堂内现有元丞相脱脱书写的“白麟溪”碑明太祖、明惠帝赐封的“孝义家”“孝义堂”匾额,明万历《翰林学士宋公碑记》《文侯赐祭之碑》和元明以来知名人士的榻联匾额,还有宋濂所植的9株苍劲古柏。
14、 浦江江南第一家之孝威泉 在郑宅镇冷水塘沿,白麟溪南岸之溪边。
15、孝感泉井呈方形,纵横丈许,水清凉,井上建有歇山顶方亭。
16、据光绪《浦江县志》载,宋郑绮性至孝,母张氏嗜溪泉,值旱,凿数仞不得泉,绮拗哭其下,三日夜不息,水为涌出,俄顷,溢丈余,人以为孝感所致,凿旁石碑“孝感泉”三大字,明蜀献王书,御史王理铭之。
17、 浦江江南第一家之“一口尚义,九世同居”碑 在郑宅镇上大街白麟溪南,元至正壬辰(公元1352年)二月,翰林学土月禄贴木耳荣禄公为中书平章政事,行省江浙,书“一门尚义、九世同居”八大字以赠,旋摹勒石碑,竖于同居炊址,示以垂戒后世。
18、清乾隆戊寅(公元1758年)建造碑亭,咸丰辛酉,毁于兵火,光绪戊戌重建。
19、 浦江江南第一家之十桥九洞 郑宅镇大街旁,白麟溪上建有古石桥十座。
20、为单孔条石并列架砌,呈梯形状,桥两头敞口,呈八字形,桥北竖有元丞相脱脱书“白麟溪”碑石。
21、每座桥下设石闸,便于洗涤,故而称十桥九闸,为郑氏义门一大特色。
22、 浦江江南第一家之香火厅 座南朝北,厅前中有广场,原有房屋三间,为郑氏总香火所在地,楼上供奉圣谕,称圣谕楼。
23、旧制高可二丈余,相素不事雕楼,两旁皆小屋,后俱改楼房,高过正房。
24、因年代久远,将倾圯,于雍正辛亥改造楼厅五间,翻轩五间。
25、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被日寇烧毁,抗战胜利后重建,楼上圣谕楼三字匾额为民国时方青儒所书。
26、 浦江江南第一家之建文井老佛 据光绪《浦江县志》和史仲彬《致身录》载,明建文帝逊国出亡,谓浦阳郑洽家(时官翰林院侍诏)忠孝可侍,遂匿其家,俄有蜚语者,文皇追捕其家,帝匿井中得脱,故名。
27、郑治随建文帝出亡,辗转西南,建文之须发尽白,恍若老。
28、至万历己未有昭雪靖难死节之典,随驾人员始得平反。
29、郑氏画“老佛像”悬于昌三公祠之正位,意在祠旁悼念建文帝。
30、其旁有盥联一副“枯井念章龙隐迹,合村富社凤来仪。
31、”昌三公祠因供奉老佛而易名老怫社,祠字保存完好。
32、 浦江江南第一家之东明书院 东明书院前身为东明精舍。
33、据光绪《浦江县志》载,在东明山之阳,县东三十里,元青田尉郑德璋创精舍于此,为郑氏子孙读书之所。
34、宋濂继吴莱而主讲二十余年,授经著书,与其徒天台方孝儒,义门诸弟子讲学于此,有东明山精舍壁记。
35、于乾隆癸未(公元1763年)郑氏合族移建于义门外东偏里许,改称东明书院,期间进行多次修茸,今存围墙及乾隆壬午年重立东明收院石匾。
36、 浦江江南第一家之宋文宪公饲 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移造宋文公祠于东明书院之西园,重建正厅拜厅各三间,祠内匾额对联,一如原址,北向围墙与书院大门并行,另开大门一座,石刻宋文宪公匾额于门架之上。
37、 浦江江南第一家之玄麓八景 距“郑氏宗祠”北1.5公里,昔时宋濂多次来游,名其山为“玄麓”。
38、山有桃花涧、风箫台、钓雪矾、翠霞屏、饮鹤川、五折泉、飞雨洞、蕊珠石等八景,春天桃花满谷,瀑布鸣响,自然景观极佳。
39、宋濂题名作诗,用玄漆写于崖石。
40、元至正十六年三月,宋濂又与友人修楔于桃花涧,并作《桃花涧修楔诗序》。
41、其后,有人将宋濂八景题名分别以行、楷、草、隶、篆诸体刻于山崖,至今石刻尚存。
42、 浦江江南第一家之青萝故居 位于距“郑氏宗祠”东北角表萝山麓l公里。
43、元至正年间,宋濂主教东明,慕郑氏“九世同居”“孝义家风”,在此营筑山房,举家自金华潜溪徙居于此。
44、刘基(伯温)贺宋濂新居,谓青萝山“晨岚暮霜滴晴雨,烟条雾叶相蒙茏”。
45、公元1360年朱元漳聘宋濂出仕,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
46、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宋年老致仕还乡,洪武十三年冬,以长孙宋慎牵涉胡维庸案,举家谪茂州,翌年卒于四川途中。
47、宅之南有宋濂夫人贾氏墓,墓旁附葬子宋隧、孙宋慎,明在启七年立石重修。
48、明成化十八年营屋3间,并塑宋濂像。
49、崇祯间立“青萝故址”碑,清乾隆道光间,多次扩建重修青萝山宋文宪公祠,后迁至东明书院。
50、今存宋濂故居“青萝山房”遗址和贾夫人墓碑及青萝故址碑等。
51、故居之北,有丈许豁口,名“小龙门”,宋濂曾在此著书立说。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摘自网络,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本站,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