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埋在春天里(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埋在春天里是什么歌)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我最大的依靠不是孩子)
你有没有想过父母年纪大了该怎么照顾他们?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你老了,你可以依靠谁…
我太老了,不能和我的孩子住在一起。
几年前,我刚结婚,我妈过来跟我住了一段时间。有一天晚上我们看了一部关于婆媳战争的家庭剧,我脱口而出:“等我老了,我再也不和孩子住在一起了。我宁愿攒钱去养老院!”
平时说点什么以示权威的我妈,听到这话一句话也没说。时间久了,她迷失了方向:“父母视孩子为一切。父母年龄大一点可有可无。”
几年后,我辞职和几个朋友合作一个养老院项目。我们称之为“养老服务中心”,为独居、空巢或需要照顾的老人提供生活救助。
马爷爷的故事
让我这样做的不仅仅是我母亲的话,还有我在一个雨天遇到的一个老人——住在同一个小区的马劳。
那天雨下得很大,每个人都急着回家。他独自撑着伞站在雨中。经过他身边时,我忍不住停下来问:“叔叔,这么大的雨,你怎么不回家?万一我滑倒了呢?”
他突然开心地看着我说:“谢谢。”
我被这一句“谢谢”搞得莫名其妙,把他拉到我旁边的雨棚。他这才跟我说:“姑娘,你不知道,我在家好无聊。出来看看吧。外面有人,也许还有人在和我说话。你看,我不是遇到你了吗?”
脸上有老年斑的老人笑得像个孩子。
爷爷有个儿子,也很孝顺,但是远在北京。前几年老婆去世了,儿子想带他去北京,他不愿意。
一是不想离开生活了这么久的城市,二是怕时间长了对儿子儿媳产生矛盾。他一个人住80平米的两居室,房间空摇摆。他过去常常下楼和邻居下棋聊天。有一天,他从楼梯上摔了下来,然后就很少下楼了。
马爷爷说:“今天我太郁闷了,就下来站了一会儿,看看路上的人。有人从我身边经过,我觉得像在家做客一样开心。姑娘,你知道吗,我好久没出这个小区的大门了……”
我开了一家养老院。
我下定决心要做养老院。在此之前,我在一家非营利组织工作了五年。我的利己主义是,等我老了,可以在自己的养老院里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做一些有趣的事情。至少,我不会那么孤独。
慢慢的,我发现老年其实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60-70岁
退休后,60到70岁,身体比较好,条件可能可以接受。想玩就玩,对自己好一点。守住一些钱,保住房子,安排好自己的退路。
子女经济好是他们的付出,子女孝顺是他们的感恩。我们不能拒绝他们的资助或他们的孝心。但是我们还是要靠自己来安排自己的生活。
第二阶段:70岁以后无病
七十岁以后,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问题不大,但是你要知道,真的老了,体力精力会慢慢衰竭。慢慢吃——防止呛着,慢慢走——防止摔倒。
不要再管这个管那个了,管好自己的孩子和女人,自私一点,管好自己。放轻松,给自己尽可能长的时间独立生活。不求人的生活总是更好。
第三阶段:70岁以后生病
我身体不好。问个人!我们必须为此做好准备。大多数人都逃不过这一点。调整好自己的心情,慢慢习惯。生活很正常,很平静。这是我人生的最后一段。没什么好怕的。有准备就不会太难过。
或者去养老院,或者在家照顾老人,量力而行,酌情而行。总有办法的。原则是不磨孩子,不给孩子心理、家务、经济增加太多负担。
多战胜自己。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所有的艰难困苦。我相信,我们人生的最后一程,会平静的度过。
第四阶段:人生的最后阶段。
当你头脑清醒,有病不治,生活质量极差时,要敢于面对死亡,坚决拒绝家人的抢救,不要无谓地浪费亲友。
在老年的每个阶段,精神上的护航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当然,我很快就会成为一个老年人俱乐部。除了为老人提供从住宿到专业陪护的“全程服务”,我还可以为住在自己家里但平时无人陪伴、无娱乐活动的老人提供“精神陪护”。
“精神护航”对老人更重要。
不要小看“精神”二字对老年人的重要性。老年人不需要精神上的满足吗?以前没注意到,每次回家看望父母,不是买衣服,就是买吃的,或者是钱。
“否则,你想要什么?我们不都上班,24小时在家陪你吗?”表姐说这话的时候,我曾经在心里默默赞同过她。不是不想孝顺父母。孩子比任何人都希望父母过上好日子。
然而,在年轻的时候,孩子们有工作,生活和梦想,并希望探索更广阔的世界…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有对错。年轻人有年轻人的需求,老年人有老年人的视角。
让老人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养老院的任务之一就是让老人们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每周一至周五上午,老人们会聚集在中心和老师一起做健美操,晨练结束后会有合唱时间。中心还有阅览室和棋牌室,不定期为老人组织文艺演出。
当然这些都是给能自己行动的老人的。有个老人曾经和我聊天,说如果你老了身体好,腿脚利索,牙齿锋利,那甚至比年轻时遇到一个漂亮的姑娘,爱上她还要幸运。很多不会走路的老人是最孤独的群体。
后来我们中心又多了一个专业社工的女生。她熟悉周围社区老年人的情况。那些不能走路,瘫痪在床,需要照顾的人经常带人去看望他们,和他们聊天。不仅仅是在生活上帮助他们,更重要的是倾听他们过去的故事,他们曾经平淡或辉煌的人生。
当我们老了,我们最大的依靠不是孩子,而是内心的充盈。
在经营这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日子里,每天和各种各样的老人相处,有失去伴侣的,有失去独立的,有空窝的…
我慢慢发现,很多时候,要真正释放他们的孤独感,并不是他们的孩子总是在身边求助,也不是他们总是有保姆陪着,更不是他们不停地给钱。而是他们的忙碌和充实,让他们找回了年轻时的自信和“被需要”。他们真正害怕的是自己“没用”。
谁不会变成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我从心底里喜欢现在的工作,经常带妈妈去中心,让她加入合唱团,让她做健身操,和其他老人聊天。
有一天,我出去开会,晚上给她打电话让她多买点吃的。我的朋友想回家吃晚饭。她拒绝了我,说:“你可以出去吃。我今天没有空。下周我得在社区排练和表演。”
突然觉得很安慰,很开心。我妈拒绝了,因为她晚年有自己的生活。我不是她的全部,她不是我的附庸,也不是我的保姆。她是一个为自己而活的独立女性。
我希望在我生命的尽头,我最大的依靠不是我的孩子,而是我内心的充实和尊严。
来源:青年文摘,从好奇到生活,转自:中国新闻网
简而言之,无论你是长寿的欧吉桑还是欧巴桑,最后都是孤独的。这句话一点也不悲伤,也不可怕。这完全取决于你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以及你是否有成熟的心理。
喜欢就值得去做。别忘了,健康或快乐的事情在你一生中只有这一次。不要总指望留给下一代。
记住,老朋友们!我们注定是最后一代孝顺父母的人,也是第一代被子女抛弃的人。千万不能说“人在天堂,钱在银行”,“一个人孤独”“老了没人管”等各种负面信息已经过时了。
我们老了,是靠自己,还是靠孩子,还是靠保姆?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归根结底,我们真的要靠自己,靠自己强壮的身体,靠自己内心的充盈!
太好了,值得每个中老年朋友深思。发给大家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摘自网络,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本站,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