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一到晚上就哭闹不止怎么办(两岁小孩一到晚上就哭闹不止怎么办)
宝宝晚上哭怎么办?(宝宝晚上会哭吗?)
新父母在路上,晚上遇到宝宝哭闹怎么办?宝宝哭的很伤心,家长听到很担心,心里在想——我自己的宝宝,我不急,我不生气,哄他/她!等等,别慌。我们来看看如何应对“夜哭郎”。
夜里啼哭的孩子,民间俗称“夜哭郎”。哭本来就是宝宝的天性,是沟通情绪、表达需求的一种方式。不过这种哭闹一般应该能找到原因,有个度,而且夜啼是儿童期常见的睡眠障碍,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宝宝。宝宝晚上不安的时候,断断续续的哭,哭完还能睡着,白天就能安安静静的睡了。严重的时候,他会在晚上定时“开嗓”,甚至通宵达旦。父母听着他的孩子哭闹失声,担心孩子的睡眠会影响他的发育,而他自己却饱受睡眠剥夺和精神、精神摧残。
当无法口头表达的孩子通过哭泣来表达自己的要求或痛苦时,冷静的父母往往会思考其中的原因:
1.孩子是饿了,还是睡前吃太饱了?
2.孩子的尿不湿需要换吗?
3.有没有突然的声音、光等。吓到孩子们了吗?
4.被褥的触感和温度会让宝宝感到不舒服吗?
5.孩子突然哭是因为想让我们抱抱他/她吗?
6.宝宝是不是身体不适,比如疝气?
7.是不是白天睡太久,晚上不想睡?
这些通常都是我们很容易想到的后天因素,我们可以根据原因做出相应的应对。
其实大多数夜啼可分为先天和后天因素,非疾病因素引起:先天因素主要负责宝宝妈妈的虚弱或急躁,这往往是父母难以想到的;后天因素是因为腹内受寒,暴饮暴食,体内积热,突然惊恐,甚至急腹症等危重疾病。临床上,当宝宝有维生素D或(和)钙缺乏时,也会出现夜哭。此时可能伴随着哭闹,不断用头蹭枕头。久而久之,宝宝蹭枕头的地方连一圈头发都不见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枕秃”。此时,夜啼会被认为是维生素D或(和)钙缺乏的症状。
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宝宝夜间哭闹,D和血钙检查结果正常,大多不伴有发热、呕吐等表现。此时西医治疗方法以镇静类药物为主,途径仅限于儿童。长期使用此类药物副作用大,患儿配合意愿也低,会导致依从性差,治疗效果不理想。
那么中医是怎么想的?
古代医生认为“寒则痛而哭,热则烦而哭,惊则忧而哭”。所以寒热休克是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
第一,护理不当
比如温热不当使寒邪入侵,脾在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阴,脾寒为内生。夜间阴盛阳衰,脾寒更盛,寒邪郁结会阻滞气机,产生“夜间腹痛”。
第二,孕妈妈饮食不当。
比如孩子的妈妈平日里喜欢吃辛辣肥腻的食物或者吃一些热的药物,导致母乳热。宝宝日积月累喝热母乳,容易上火郁结,积热引发炎症。夜间阴要盛,阳要衰,但心火过于亢奋,以至于阴不能制伏阳。同时心控火,火是阳——邪热,孩子自然会烦躁哭闹。
第三,孩子“胆小”
中医认为,孩子头脑中充满恐惧,精神不足,心脏衰弱,看到异物或听到异响,都会使其不安。这样的孩子一般在睡梦中都会受到惊吓,所以很胆小,晚上会哭。
第四,孩子的消化能力尚未完善。
婴儿“常缺脾”,运化能力差,饮食上不懂得自控,也就是中医所说的“饮食不当”。父母未哺乳时,乳食停滞难以消化,导致脾胃运化失调,“胃不和则不安”。连大人都会觉得胃部不适,难以入睡,何况是孩子?所以,不能口头表达的人,只能用“睡着哭”来提醒。
在治疗方面,中医外治法具有绿色、安全、简便、有效的优势,可以避免孩子受针药之苦。通过对寒热虚实的辨证,可以调整小儿机体的功能状态,激发机体自身的主动行动,协调脏腑功能,使机体充满活力,平衡阴阳,取得良好的效果。临床按摩结合涌泉穴贴敷较为常见,疗效优于单纯按摩,也可配合中药内服。或者配合耳穴;或者用选举(y m: n)包法;还有就是中西医结合补钙治疗。不同的按摩学校通常使用不同的手法和常用的穴位,所以家长需要听从医生的治疗指导。
总之,面对宝宝的哭闹焦虑,要能从孩子的哭声中听出真正的需求,同时要给孩子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比如睡前定时小便逗逗孩子,帮助建立良好的生物钟,让“夜啼”成为“好宝宝”。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摘自网络,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本站,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