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动力是)
建设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永昌县委书记张正能
永昌县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地台南缘,平均海拔2000米,总面积7439平方公里。辖9镇1乡112个村,总人口26万,其中农业人口19万,年种植面积约80万亩。全县年降雨量211.8毫米,平均水资源总量5.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1087立方米,约占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二分之一,属水资源短缺地区。近年来,永昌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平衡、系统治理、两手抓”的治水思路,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甘肃和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水定城、以地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2020年,永昌县被水利部认定为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坚持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压实节水责任。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节水型社会建设,积极适应新时期节水新要求,强化节水理念,聚焦关键环节,落实保障措施,高水平组织推进节水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细化责任分工,全面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水利统筹、行业分工负责的节水管理体系。充分发挥节水部门协调机制作用,依法加大水管治水力度,严厉查处和打击非法钻取地下水、擅自取水、破坏水生态等行为。,为推进节水保水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注重整体提升。坚持节水工作与祁连山生态治理、产业转型升级、文明城市创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重点工作相结合。围绕“紧盯节水主线,统筹农业、工业、服务业、城市生活节水,实施总量强度双控、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市节水降损、重点领域节水开源、先进技术引领”六大行动,全力以赴。
严格考核奖惩。充分发挥督导考核的“指挥棒”作用,细分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任务,逐一落实责任单位和项目载体,并纳入乡镇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实行专班督导、定期督导,严格兑现考核奖惩,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任务如期高质量完成。
坚持节水优先、科学高效,强化总量强度双控。
坚持节水、优化配水、供水“三水合力”,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科学合理配置水资源,强化指标刚性约束,确保水资源合理开发、有效控制、优化配置、节约保护。
严格实行用水定额管理。坚持需水、量水原则,全面建立并严格执行县城和村庄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控制指标体系,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总量,在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和节水载体认定中严格实行用水定额管理,对续建、新建、补办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严格实行用水定额管理,对取水许可实行台账管理。共发放了1618份取水许可证,平均每年水资源费为124.5英镑。
加强连续计划用水管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年度用水控制指标体系,科学制定和下达年度用水计划。县用水计划下达后,用水户按照先申请后使用的原则,每年上报上一年度用水总结,申报下一年度用水计划。县水务部门将根据用水户的实际情况,实行计划用水管理,着力加强对重点用水户和特殊用水行业用水户的用水全过程监督管理。目前,全县所有用水户都纳入计划用水管理。
全面实施用水计量管理。在农业灌溉用水计量方面,大力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实现了东西河等大中型灌区口部取水计量,农田灌溉用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8;工业用水计量方面,全面推广取水计量器具使用,积极配合完成国家水资源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全县246家工业企业全部实现用水计量,47家监管企业实现实时在线监控;市政用水计量方面,全面实施城市居民“一户一表、一户一控”改造,抄表实现城区全覆盖。
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施策,提高用水效率。
坚持优化县空布局确定产业结构,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一、二、三产业水资源配置,协调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关系,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促进农业节水增效。全面推进灌区节水改造,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新建改建渠道980公里、配套建筑物6401座,不断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实施膜下滴灌、末级渠系建设、节水灌溉示范等项目。,大规模推广了管灌、滴灌、水肥一体化的灌溉技术。全县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2.84万亩。坚持用水规模固定,优化调整作物种植结构,适度调减高耗水作物,大力发展以菜、草、畜为主的现代丝绸之路寒旱农业。渡边夏菜和高原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分别稳定在22万亩以上。针对季节性用水需求矛盾,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建设16座农业灌溉水库、4座人饮水库和2座再生水水库,有效提高水资源调蓄能力。
推进工业节水减排。坚持以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企业节水减排,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节水技术改造和中水回用改造,先后组织实施了三洋公司麦芽生产线节水改造、金华集团2800吨气化炉设备及工艺改造、联碱作业区蒸汽机冷凝液节能改造等项目,有效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严格控制新建、改建、扩建高耗水项目,全面落实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使用制度,建立重点监控用水户监管清单,及时监测其用水量和用水效率,督促企业和项目主体严格执行用水定额,切实提高节水能力。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30%。
推进城乡节水降耗。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加快实施供水管网升级改造、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等工程,继续推进城乡供水工程建设,全面提高城乡用水效率。目前,全县已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72项,建设农村供水管道3300公里,改造城市供排水管网23.2公里。城市公共管网漏损率从8%下降到7.5%。建成日处理能力2万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42.4公里,中水回用管道12.14公里。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4.5%,中水利用率达到100%。严格控制宾馆、酒店、洗车等高耗水服务行业用水量,大力推广普及节水器具和节水产品。节水器具普及率100%。
坚持改革加大力度,多帮扶,增强全民节水意识。
坚持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同时抓,以深化水价改革为动力,以完善市场机制为突破口,以开展节水教育为抓手,全力推进用水方式的根本转变。
深化水价综合改革。加快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制定超计划、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精准补贴、节水奖励等制度措施,完成永昌县水价改革方案,全力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和可持续发展。全面实施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阶梯价格制度,提高非居民用水户超计划超定额水价,充分运用价格杠杆促进城市节水降损。
完善市场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和市场共同作用的水治理机制,积极培育有活力、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通过水价改革优化供水结构和秩序,建设公平有序、权益清晰的水权交易市场,制定出台《水权转让暂行办法(试行)》,建立1个水权交易平台和5个水权交易中心,鼓励灌区用水户开展水权交易,盘活水资源存量,活跃水权市场。
开展创新节水教育。发挥新时期文明实践中心优势,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节水教育活动,推动节水理念深入人心。开展创建节水型单位、节水型企业、节水型社区等系列活动。在机关、企业、社区、学校和家庭中推广节水,增强全民节水、护水、爱水、惜水的意识。
步入新起点、新征程,我们将着力巩固提升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果,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不断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综合治理,多措并举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更大成效,努力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摘自网络,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本站,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谢谢!